二十一世纪脑科学研究四大技术之一——经颅磁刺激(TMS)技术
磁场刺激仪工作产生的快速时变磁场,无损伤、无疼痛地穿过皮肤和颅骨,作用于大脑皮质,在磁场的作用区域产生动作电位,影响神经活动和脑内代谢,起检测和治疗作用。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使神经细胞产生类似于突触的长时程增强(LTP)或抑制(LTD)的作用,达到调节神经功能的效应。TMS技术与fMRI、PET、MEG共同成为二十一世纪脑科学研究四大技术,在临床诊断、治疗和医学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一种非侵入性神经刺激技术,最早由医生和物理学家Jacques-Arsène d'Arsonval在巴黎法兰西学院提出。1985年,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Anthony Barker教授发明了第一台现代化经颅磁刺激仪。
患者接受经颅磁刺激治疗时,需要佩戴专业的磁疗帽,磁疗帽中有线圈。当仪器启动后,电流通过线圈就会产生磁场。磁疗帽等于在患者脑部形成一个外部磁场。这个磁场产生的磁信号可以透过颅骨屏障,刺激大脑皮层,调控脑神经,在脑内引起相关的生理反应,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经颅磁刺激技术具有无创和无痛的优点,可辅助药物治疗。随着该项技术的发展,经颅磁刺激在精神病、神经疾病和康复领域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在2008年,美国FDA就批准了经颅磁刺激(TMS)技术用于药物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
TMS相关参数
(1)运动阈值(MT):刺激皮质运动区引起对侧手指产生50μV运动诱发电位(MEP)时的最小刺激。MT代表皮质兴奋性,常为刺激强度的基本单位
(2)刺激强度:80%-120% MT安全有效
(3)刺激频率(Hz):每秒钟刺激的个数(0.1-100),≤1Hz为低频,>1Hz为高频。频率越高,代表仪器性能越好
(4)刺激时间:一个序列、串刺激时间
(5)刺激间歇:每串刺激中间的停止时间
(6)治疗时间:(刺激时间+刺激间歇)× 重复次数
(7)刺激部位:不同疾病刺激部位不同
(8)疗程:连续治疗的次数,一般10次为1疗程,做2-3个疗程,根据病情可减量/延长
TMS的作用
(1)调节大脑皮层兴奋性
(2)调节局部脑血流量
(3)调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
(4)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
TMS适应证
(1)脑科疾病:脑卒中/脑外伤(肌张力障碍、失语症、吞咽障碍);脊髓损伤及并发症(神经源性尿失禁);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神经性耳鸣;神经性疼痛;癫痫
(2)精神心理疾病: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幻听、创伤后应激障碍、睡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