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经颅磁刺激用于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治疗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多系统受累、但进展相对缓慢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在我国>65 岁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7%。
帕金森病的神经病理学特征为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和路易小体形成,致使纹状体中多巴胺缺乏,最终在临床上表现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
其中,运动症状包括运动减少、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包括嗅觉缺失、便秘、抑郁和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可在运动症状出现前数年即已出现,且在帕金森病后期还可能出现其他非运动症状,如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疼痛和认知能力下降等。这些非运动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与患者的死亡直接相关。
多项对帕金森病患者症状评估的研究均显示,几乎所有的患者都存在非运动症状[25-26]。非运动症状可在帕金森病得到临床诊断前≥20年即已出现,并在随后进行性地持续加重,其是帕金森病晚期的主要临床表现,能导致患者严重病残、生活质量下降和预期寿命缩短。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主要包括精神行为异常、认知功能损害、感觉功能改变、睡眠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这些非运动症状可出现在帕金森病的所有病程阶段,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因此,缓解或减少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至关重要。
研究显示,rTMS治疗可能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功能、精神状态、睡眠情况和自主神经功能调节等有积极的作用。
治疗认知功能障碍
认知功能减退在帕金森病患者中较为常见。关于rTMS 治疗能否减轻帕金森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目前还无定论。
治疗精神行为异常
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精神行为异常是常见的非运动症状,最常见表现是抑郁、焦虑、冷漠和动力缺乏。对1990—2016年发表的多项随机、对照研究报告等文献的回顾性分析显示,rTMS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使用高频rTMS 作用于患者左侧DLPFC区可改变其外周血中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 factor, BDNF)mRNA的表达水平,而BDNF 是抑郁症的潜在治疗靶点。
治疗睡眠障碍
帕金森病相关睡眠障碍的最常见表现包括快速眼动睡 眠 行 为 障 碍(rapid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disorder)、日间嗜睡、睡眠呼吸障碍、失眠、不宁腿综合征和昼夜节律紊乱等,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一项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发现,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右侧后顶叶皮质区给予1 Hz 的rTMS 能显著改善他们的失眠症状。另一项病例报告发现,对1 例帕金森病患者的左侧DLPFC 区给予10 Hz 的rTMS,其嗜睡样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提示rTMS可能是嗜睡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非药物替代治疗手段。目前,关于rT MS治疗帕金森病相关睡眠障碍是否有效还无定论,尚需进行更多的循证医学研究。
治疗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目前的研究认为,帕金森病相关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是由于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的神经核团,如迷走神经背核、疑核和脊髓核团,以及外周自主神经损伤等所致[52],具体表现包括体位性低血压、胃肠道功能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体温调节障碍和性功能障碍等。有研究认为,低频rTMS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帕金森病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的手段。
治疗疼痛
疼痛是帕金森病患者的常见症状,其中中国帕金森病患者的疼痛发生率为42.5%,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和生活质量[56]。帕金森病相关疼痛主要包括肌肉骨骼疼痛、慢性中枢性/内脏疼痛、与运动状态相关的疼痛、夜间疼痛、口面部疼痛、肢体水肿、 肿胀性疼痛和神经根性疼痛。对运动皮质给予 rTMS 是否对帕金森病相关疼痛有改善作用和rTMS的最佳刺激部位现均不十分明确。未来需进行更大样本量的研究,以阐明帕金森病相关慢性疼痛患者运动皮质的变化,为有针对性地进行rTMS 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结论:综上所述,rTMS用于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治疗可能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如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睡眠和自主神经功能等。不过,相关研究目前仍处于初步阶段。未来需进行更多、更科学的临床研究,包括进行大样本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同时探索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和规范的rTMS 治疗范式,以证实rT MS用于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治疗确具有积极、可重复和持久的效果,让众多帕金森病患者从rTMS 治疗中获益。
参考文献:
1.周哲,沈夏锋,吴毅,吴雪娇,荣积峰,陈真.重复经颅磁刺激用于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治疗的研究进展[J].上海医药,2021,42(07):3-7+20.
2.林璐,王海燕,廖维靖.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研究进展[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0,42(06):570-573.